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
减重糖尿病健康管理专病医联体
医疗体制改革一直都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在现阶段,医疗资源不足与碎片化、不均衡和非同质化,导致了大量患者向大型三甲医院集中,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缓慢、技术落后,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而公立医院是医改的核心环节,同时也是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的关键。伴随着医改政策的不断调整和推进,公立医院的发展及学科的建设面临新的问题。
同时为了推动中国减重和糖尿病健康管理事业的发展,帮助更多的地区医院开展减重手术、规范糖尿病的诊疗及健康管理,更好的服务于病患,我们将围绕“遵从医改导向,兼顾医院发展,强化学科建设”的原则,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健康为目的”的宗旨,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成立“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减重糖尿病专病医联体”的可行性。
一、中国肥胖及糖尿病现状
中国营养学会日前公布了历时两年完成的中国肥胖与控制蓝皮书:目前我国成年人的超重率达到30.1%,肥胖率达到11.9%;全国约有4.4亿成年人超重,其中近1.3亿人肥胖。2016年,英国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全球成年人体重调查报告,中国肥胖总人数居世界第一。目前超重与肥胖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12.8%和18.5%;糖尿病患者中超重比例为41%、肥胖比例为24.3%。肥胖造成的相关疾病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不仅可导致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还可以引起呼吸、消化、运动系统障碍,并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关。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导致疾病负担的十大危险因素之一。
2014年我国制定《中国肥胖和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再次确认:对肥胖患者血糖的长期控制效果不理想状态下,代谢手术是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最有效和持久控制血糖的治疗手段,尤其是腹腔镜微创减重手术被称为减重与治疗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金标准”术式。代谢手术治疗在血糖控制、减重效果和生活质量上均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控制,已经成为治疗肥胖症及2型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高血压等代谢性疾病切实有效的方法,不仅如此,代谢手术还可降低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事件及死亡率、癌症发生率。减重代谢手术被誉为是目前唯一有可能治愈肥胖及糖尿病的方法。
二、中日友好医院减重代谢技术及学科现状
目前,减重代谢学科在国内仍属朝阳学科,全国各地呈迅猛发展之势,但国内各医院累计开展减重代谢手术超过100台的减重代谢中心却屈指可数,相较于国内广大肥胖及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需求如杯水车薪。中日友好医院普通外科二部孟化主任是国内率先规模性开展减重代谢手术的著名教授之一,个人累计开展减重代谢手术超过1500余台,救治患者遍及全国各省市。仅2017年,中日友好医院普通外科二部孟化团队即完成503例减重代谢手术,位居全国之首,并创造了连续700余例无一例严重并发症的记录。孟化主任团队术后随访患者糖尿病的有效率100%(糖尿病的完全缓解率91%,部分缓解率9%),高血压的缓解率100%,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缓解率100%,高血脂的缓解率100%,重度睡眠呼吸暂停的缓解率是100%。基于以上数据,孟化团队以其领先的核心技术以及始终以“患者与疾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全国广大范围内已形成了强有力的专业影响力及市场号召力,为成立“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减重糖尿病专病医联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提高对肥胖糖尿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优化医疗资源,方便患者就医,加强各级医院肥胖糖尿病学科的交流合作,建立肥胖糖尿病专科医师交流平台,推广肥胖糖尿病专科诊疗规范,探索肥胖糖尿病专科疾病分级诊疗模式,由中日友好医院普通外科二部孟化教授发起倡议,成立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减重糖尿病专病医联体,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及带头作用,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能力建设,构建分级医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诊疗模式,促进分工协作,使得医疗资源更合理地配置。同时,围绕肥胖糖尿病的预防、诊疗、人才培养及临床研究,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携手为我国肥胖糖尿病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同策共力。
三、专病医联体的构建
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减重糖尿病专病医联体计划按照两个部分进行:
(一)依托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成立减重糖尿病健康管理专项基金,邀请我科长期合作的国内知名三级甲等医院肥胖糖尿病科参与,将其部分成员单位10家纳入专科医联体,成为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减重糖尿病专病医联体的核心单位。(名单见附件)
(二)借助中日友好医院对口支援项目、京津冀·环渤海区域医疗联合体联盟等机构,召集约30余家各级医院加入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减重糖尿病专病医联体,成为医联体的参与单位。(名单见附件)
四、开展主要业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针对目前基层医疗机构遇到的功能缺失、人才不足、发展不均衡等现状,结合肥胖糖尿病专科自身的特点,成立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减重糖尿病专病医联体,发挥中日友好医院减重糖尿病手术健康管理中心的优势,联合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围绕肥胖糖尿病的健康管理、诊疗、人才培养及临床研究,开展广泛的业务合作与学术交流,主要业务内容如下:
(一)建立肥胖糖尿病专科培训体系
1.举办各级别、各专业组的线上或线下肥胖糖尿病专科培训班,推广普及肥胖糖尿病专科诊疗规范。
2.利用孟化教授在中国医师协会肥胖与代谢病专业委员会的优势,在医联体内成立多个手术治疗肥胖糖尿病专项技术培训中心,开展手术治疗肥胖糖尿病专项技术的培训、准入及认证。
3.中日友好医院减重糖尿病手术健康管理中心面向医联体成员单位招收肥胖糖尿病相关学科专业技术人员进修学习。
4.通过远程医疗平台,开展线上教学查房、教学病例讨论和学术交流。
5.建立肥胖糖尿病专科医师专修、专培、访问学者三级培训体系。
(二)建立肥胖糖尿病专科疑难病会诊中心
在中日友好医院成立肥胖糖尿病专科疑难病会诊中心,医联体成员单位及各地区疑难患者可通过远程医疗中心进行线上专家会诊,也可到中日友好医院普通外科专科疑难病会诊中心进行多专家、多学科会诊。
(三)建立肥胖糖尿病专科疾病分级转诊制度
1.通过肥胖糖尿病专科医联体内各级医疗机构间的合作交流,形成患者基层首诊、急慢分治、层级转诊的分级诊疗模式。肥胖糖尿病患者在确定诊疗方案后就近在各地区医疗机构治疗康复,当地诊疗条件不足、诊断不明确或治疗效果不佳的疑难病患者转诊至上一级医疗机构或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代谢诊疗研究中心进行诊疗,术后转至就近的医疗机构后续治疗及康复。
2.对经过初诊且符合条件专科疑难患者开通门诊和住院绿色通道。
(四)建立肥胖糖尿病专科医师交流平台
借助互联网服务平台,建立肥胖糖尿病专科医师交流平台,加强各专科医师间横向联系,开展病例讨论、学术交流等活动,同商共管。
(五) 开展临床研究
通过肥胖糖尿病专科医联体广泛收集专科病例,为肥胖糖尿病代谢学科临床研究项目提供详实的数据资料,开展多中心合作临床研究项目,推动中国内分泌代谢学科发展。
(六) 探索专科医联体内科室协同发展的模式
肥胖糖尿病代谢外科是一个新兴学科,学科的发展在全国参差不齐,大量二级以上医院尚不能开展此类手术。因此,帮助其建设或提升肥胖糖尿病代谢外科水平是当务之急。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减重糖尿病专病医联体可以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及影响力,以手术治疗专项技术为抓手,通过培训、手术演示、查房等手段,根据各医院的不同需求,帮助专科医联体内的合作医院建设或提升学科水平,探索各级医院不同的科室协同发展的模式。科室协同发展有助于提升基层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解决医疗机构非同质化的问题,进一步推进基层首诊、层级转诊的改革。
(七)根据医联体发展及成员单位的需求,适时开展其他业务合作。
欢迎有志之士加入我们,共同造福社会。
Copyright © 2002-2024 北京市法拉普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00903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137号